√
查看答案
-点击空白处上下滑动查看解析-
用过的口罩
烫一烫、晒一晒
仅能杀灭部分病原体
并无法满足消毒需要
同时请注意口罩的一次性属性哦
一次性口罩也不建议重复使用
网上还流传着许多处理口罩的方法
但对于一次性口罩来说
不推荐大家使用这些方法!
可能你会把使用过的口罩焚烧,这样不仅会污染环境,还会造成安全隐患。
为了防止使用后的口罩被不法分子回收及分拣,可能你会 将其剪碎后扔掉。但在剪碎的过程中,也会产生感染风险哦!
那么我们该怎么处理这些
使用过的口罩呢?
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》告诉我们:健康人群日常使用口罩,可以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,将使用后的口罩直接丢入“其他垃圾”桶,但严禁回收及分拣。
Q 2
如果你还感到身体不适,伴有干咳发热,这时候,用过的口罩该怎么处理呢?
A、依旧垃圾分类,丢入其他垃圾吧
×
查看答案
谨慎消毒密封后放在废弃口罩回收箱
√
查看答案
-点击空白处上下滑动查看解析-
《指南》中提示,对于存在发热、咳嗽、咳痰、打喷嚏症状的人,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人,不能直接将口罩仍在其他垃圾里,需要将其丢入垃圾袋,再使用5%的84消毒液按照1∶99配比后,洒至口罩上进行处理。如无消毒液可使用密封袋或保鲜袋,将废弃口罩密封后丢入废弃口罩回收箱。
相信你一定遇见过口罩的专属“归宿”
疫情防控期间
厦门市很多小区、单位
都设置了废弃口罩回收箱
在有条件的情况下
希望大家能够将废弃口罩
丢到废弃口罩回收箱
防止造成二次污染
Q3
身体的不适仍然困扰着你,这时候,一个新闻弹了出来,前几天你路过的社区出现了确诊患者,你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,再看看手中的口罩,你会怎么处理它呢?
A、密封使用过的口罩,就诊时交给工作人员作为医疗废物处理
√
查看答案
B、通过上文的学习,我应该将其放在废弃口罩专用桶里
×
查看答案
-点击空白处上下滑动查看解析-
对于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及其护理人员,应在就诊或接受调查处置时,将使用过的口罩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处置,切忌随意丢弃。
Q4
七天后,首次检测和第二次复检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,同时体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也为阴性,定点医院通知你可以离开定点医院,你准备回到家中,是不是忘记了些什么?
-点击空白处,帮你想想看-
请不要把就医时的口罩带离医院,记得把您的口罩投入医院医疗废物垃圾桶中哦。
在医疗机构时
可以把口罩直接投入
医疗废物垃圾桶中
口罩作为医疗废物
会由专业处理机构进行集中处置
千万别把它带出医院啦!
Q5
由于疫情形势逐渐严峻,社区里正在进行全民核酸检测。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你的口罩被污染,使用后的口罩又应该扔在哪里?
A、带上备用口罩,换下的口罩扔进采样点设置的“废弃口罩专用桶”
√
查看答案
B、志愿者一直对检测点消毒,应该没有感染风险,口罩还是继续使用吧
×
查看答案
-点击空白处上下滑动查看解析-
请在前往核酸检测前,随身携带一个备用口罩。
核酸检测排队时,也不能忘记正确佩戴口罩的要求:
采样时,当工作人员做好手卫生拿出采样棉签准备采样时,你才可以取下口罩,双手拉住口罩耳带不放,采样结束后立即戴好口罩并离开。
当发现口罩被污染时
建议立即更换上备用口罩
换下的口罩扔进采样点设置的
“废弃口罩专用桶”
关于使用后的口罩
疾控小卫还想提醒您:
不要随便触碰别人使用过的口罩
口罩用完后
也不可以直接放到包里、兜里哦
往期推荐
1 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你今天做核酸检测了吗?这些注意事项一定要知道!
2 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为何要做多轮核酸检测?
3 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应对新冠变异毒株,大家要做好三件事!
4 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之教培机构篇
5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核酸检测“单采”“混采”有啥区别?看这里
6 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气溶胶传播,要怎么预防?
7 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之商场和超市篇
8 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“物传人”的概率有多大?关键是做好手卫生!
9 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居家隔离人员防控要求
10、 疫情防控不松懈|如何对疫情谣言产生“免疫力”?
11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3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做好防护?这些要点家长们务必注意!
12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新冠重组毒株现状知多少
13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获益大大高于风险
14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居家医学观察、居家健康监测有何不同?
15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印花染色口罩能放心用吗?选购口罩应该注意什么?
16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指南之餐厅(馆)篇
17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之写字楼、办公场所篇
18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花粉过敏患者能打疫苗吗?哪些过敏情况不能接种疫苗?来看!
19 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做核酸检测,这些注意事项一定要知道!
20、疫情防控不松懈|公民防疫行为准则之勤洗手
来源:厦门疾控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