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六计

三十六计

“三十六计”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提到的“三十六策”:“敬则曰:‘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。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’”檀公,指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,“走为上计”指檀道济伐魏不利,粮草被焚,宋军乏食,主动退兵之事。他把计谋全用在“走”上面,包括“唱筹量沙”和“空城计”(都是装腔作势而得以撤退),而有“走为上计”的说法。但此处的“三十六计”不像是书名,《南齐书》和《南史》亦均无记载这一书名。[1]

宋代惠洪《冷斋夜话》有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”一语;元朝以后,此语多见于小说戏曲之中,例如元关汉卿《窦娥冤·第二折》:“常言道的好,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,喜得我是孤身,又无家小连累,不若收拾了细软行李,打个包儿,悄悄的躲到别处,另做营生,岂不干净。”明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娘道:我儿,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,只恐没处走。”清李玉《牛头山》第七出:“皇爷不要着急,三十六着走为上着。”

根据《易经》,六和八是阴的成数,而六更是阴数之极;三十六本为虚数,是阴数之极的平方,因此三十六应该只是虚数,表示计谋极多[1]。今天的《三十六计》确实有三十六条计策,可能只是附会这一典故。

散文家秦牧在1947年2月11日、12日的《华商报》上发表文章《流氓经》,称“三十六计”一词在“线装书中极难稽考,但普通人有这么一说”。[2]可见“三十六计”一词由来已远古,但作为书名是20世纪的事情。

相关推荐

机械零件失效形式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
如何创建 Word 文档:分步指南
【閒聊】試看VRAV的感想 @電腦應用綜合討論 哈啦板
苹果iPod touch 4系列

苹果iPod touch 4系列

07-13 💫 5563

本文标签